欢迎交流
我们一起学习

关于量子力学不确定性原理(不确定原理是谁提出的)

请问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是什么意思?在量子力学里,不确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表明,粒子的位置与动量不可同时被确定,位置的不确定性...

关于量子力学不确定性原理(不确定原理是谁提出的)

请问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是什么意思?

在量子力学里,不确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表明,粒子的位置与动量不可同时被确定,位置的不确定性Δx与动量的不确定性Δp 遵守不等式:Δx*Δp≥h/2, 其中, h是约化普朗克常数。 更具体可以看下面内容: 不确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又称“测不准原理”、“不确定关系”,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由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于1927年提出。 本身为傅立叶变换导出的基本关系:若复函数f(x)与F(k)构成傅立叶变换对,且已由其幅度的平方归一化即f*(x)f(x)相当于x的概率密度;F*(k)F(k)/2π相当于k的概率密度,*表示复共轭),则无论f(x)的形式如何,x与k标准差的乘积ΔxΔk不会小于某个常数该常数的具体形式与f(x)的形式有关)。

epr悖论?

EPR悖论是E:爱因斯坦、P:波多尔斯基和R:罗森1935年为论证量子力学的不完备性而提出的一个悖论佯谬) 。EPR 是这三位物理学家姓氏的首字母缩写。

这一悖论涉及到如何理解微观物理实在的问题。爱因斯坦等人认为,如果一个物理理论对物理实在的描述是完备的,那么物理实在的每个要素都必须在其中有它的对应量,即完备性判据。

当我们不对体系进行任何干扰,却能确定地预言某个物理量的值时,必定存在着一个物理实在的要素对应于这个物理量,即实在性判据。他们认为,量子力学不满足这些判据,所以是不完备的。

EPR 实在性判据包含着“定域性假设”,即如果测量时两个体系不再相互作用,那么对第一个体系所能做的无论什么事,都不会使第二个体系发生任何实在的变化。人们通常把和这种定域要求相联系的物理实在观称为定域实在论。

如果你仔细读了上面这段话,我相信你大概知道了什么意思。如果你不知道,也没有关系。我尽量浅显的为你解释一下。

现代物理学在评判一个理论的正确性或成功性时,最重要的标准是该理论本身的自洽性和能否很好地解释实验规律,因此,即使该理论违背了直觉或一些早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事实”,那也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可以接受的。

真正的好的理论或伟大的理论,并不是它能够推翻人们先前对这个世界的某些认识,或其多么晦涩难懂,而是,首先它是自洽的并且能够完美地解释和预测实验,其次它是简洁直观的。

就像EPR论文对量子力学的质疑给出条件,任何成功的物理理论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物理理论必须正确无误。

2、物理理论必须给出完备的描述。

对于第一个条件,物理理论是否正确,决定于物理理论预测符合实验检验结果的程度。在这方面,量子力学的预测与实验检验结果之间,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差别,可以很好的描述微观世界。量子力学似乎正确无误。

那么EPR论文主要聚焦于第二个条件,EPR论文对于“完备性”这术语给出必要条件完备性判据):物理实在的每个要素都必须在物理理论里有其对应的要素。换句话说,一个完备的物理理论必须能够准确描述物理实在的每个要素。

EPR论文又对于“物理实在的要素”这术语给出充分条件实在性判据):假设在对于系统不造成任何搅扰的状况下,可以准确地预测即以等于100%的概率)一个物理量的数值,则对应于这物理量存在了一个物理实在的要素。

EPR论文接着开始描述,先前相互作用的两个粒子,在分离之后的物理性质。EPR论文推论出位置、动量都是物理实在的要素,都能够分别预先决定粒子B的准确位置、准确动量。但是,这违背了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因为位置算符与动量算符不对易,无法同时确定粒子B的位置与动量。

因此,对于位置和动量,量子力学无法给出对应的理论要素。EPR论文断言,量子力学对于物理实在的描述并不完备。EPR论文最后这样说:“我们已指明波函数不能对于物理实在给出完备性描述,在这同时,我们暂且搁置关于这描述是否存在的问题,然而我们相信,这种完备性的理论可能存在。”

局域论与实在论,合称为“局域实在论”。EPR作者借着EPR思想实验来指出局域实在论与量子力学完备性之间的矛盾,这论述就是所谓的“EPR悖论”。

定域论只允许在某区域发生的事件以不超过光速的传递方式影响其它区域。

实在论主张,做实验观测到的现象是出自于某种物理实在,而这物理实在与观测的动作无关。

换句话说,定域论不允许鬼魅般的超距作用。实在论坚持,即使无人赏月,月亮依旧存在,即与观测者无关。将定域论与实在论合并在一起,定域实在论阐明,在某区域发生的事件不能立即影响在其它区域的物理实在,传递影响的速度必须被纳入考量。

关于量子力学不确定性原理(不确定原理是谁提出的)

不确定原理是谁提出的?

不确定原理的提出者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于1927年提出

不确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又称“测不准原理”、“不确定关系”,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由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于1927年提出。

该原理表明:一个微观粒子的某些物理量如位置和动量,或方位角与动量矩,还有时间和能量等),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其中一个量越确定,另一个量的不确定程度就越大。测量一对共轭量的误差标准差)的乘积必然大于常数h/2πh是普朗克常数)是海森堡在1927年首先提出的,它反映了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共轭量为自变量的概率幅函数波函数)构成傅立叶变换对;以及量子力学的基本关系E=h/2π*ω,p=h/2π*k),是物理学中又一条重要原理。

量子不可测是什么意思?

量子不可测quantum indeterminacy)是指在量子力学中,某些物理量的取值无法准确地被确定或测量。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对于某些物理量,比如位置和动量,无法同时确定它们的精确值。这是由于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所决定的。

根据不确定原理,对于某一对共轭变量,比如位置和动量,当我们试图测量其中一个物理量时,另一个物理量的取值就会变得不确定。换句话说,我们不能同时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的精确值,我们只能得到它们的概率分布。

这种不确定性不是因为我们观测的不准确,而是真实存在于量子系统中的本质特征。量子不可测性表明了在量子力学中,存在一种固有的不确定性,而不是我们测量手段的限制。这是量子力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与经典物理学中的可测性概念有所不同。

关于量子力学不确定性原理(不确定原理是谁提出的)

一切不被观察到的物体都具有不确定性?

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一切不被观察到的物体都具有不确定性。这是因为在微观尺度下,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无法同时被准确测量,存在一种基本的不确定性原理。因此,当我们不观察到物体时,无法确定其确切的状态。这种不确定性是量子世界的本质特征,与经典物理学的确定性原则有所不同。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朵百科 » 关于量子力学不确定性原理(不确定原理是谁提出的)


关注公众号『云朵百科』

获取最新生活交流资源!
带你玩转学习海洋...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