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大剧种是哪五种,五大戏曲剧种是哪五大

admin 30 0

中国五大剧种是哪五种目录

中国五大剧种是哪五种

五大戏曲剧种是哪五大

中国五大戏剧剧种是哪些?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是哪五个

中国五大剧种是哪五种

中国五大剧种是哪五种,五大戏曲剧种是哪五大-第1张图片

中国五大剧种分别为: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和豫剧。

1. 京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誉为中国国粹。其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声腔系统和表演艺术。

2. 越剧,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发源于浙江嵊州,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的历史性演变。

3.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4. 评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评剧在民间说唱莲花落和民间歌舞蹦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5.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河南讴,豫西山区则被称为靠山吼。因为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

这五大戏曲剧种不仅代表了中国戏曲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反映了中国各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帮助。收到你的喜欢啦收到你的喜欢啦

五大戏曲剧种是哪五大

中国五大剧种是哪五种,五大戏曲剧种是哪五大-第2张图片

五大戏曲剧种是: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1、京剧: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直到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间(1840年—1860年),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

2、越剧:越剧作为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

“越剧”起源于“落地唱书”,1925年9月17日,在小世界游乐场演出的“的笃班”,首次在《申报》广告上称为“越剧”。

3、黄梅戏: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现流布于安徽省安庆市、湖北省黄梅县等地,是汉族戏曲之一。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

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

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

4、评剧:评剧流传于中国北方,是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评剧有东路、西路之分,而以东路评剧为主。

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

1935年起落子艺人大量涌向南方,到上海、杭州、南京等地演出,以后又到重庆、成都、贵阳等地,并在这些地区扎下根。

5、豫剧:豫剧发源于中原(河南开封),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居全国各地方戏曲之首。

豫剧起源于明朝中后期,是在河南盛行的时尚小令(民歌、小调)的基础上,汲取了昆腔、吹腔、皮簧及其他梆子声腔剧种的艺术因素发展而成的。

1924年,王义成在《京报》副刊《戏剧周报》上发表《豫剧通论》一文,文章中的豫剧是对河南省所有剧种的统称。

中国五大戏剧剧种是哪些?

中国五大剧种是哪五种,五大戏曲剧种是哪五大-第3张图片

我国273个戏曲剧种中, 有5个戏曲剧种脱颖而去,即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被称为“五大剧种”。

京剧 京剧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

徽班流动性强,与其他剧种接触频繁,在声腔上互有交流渗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搬演了不少昆腔戏,还吸收了啰啰腔和其他一些杂曲。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高朗亭(名月官)为首的第一个徽班(三庆班)进入北京,参加乾隆帝八十寿辰庆祝演出。

《扬州画舫录》载:"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二腔,名其班曰三庆。

"刊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的杨懋建《梦华琐簿》也说:"而三庆又在四喜之先,乾隆五十五年庚戌,高宗八旬万寿入都祝匣时,称'三庆,是为徽班鼻祖。

"伍子舒在《随园诗话》批注中则更具体指出是"闽浙总督伍纳拉命浙江盐商偕安庆徽人都祝厘"。

随后还有不少徽班陆续进京。

著名的为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班,虽然和春成立于嘉庆八年(1803),迟于三庆十三年,但后世仍并称之为"四大徽班进京"。

评剧 评剧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形成于唐山,故又名“唐山落子”。

民国十二年(1923),创建该剧种的警世戏社在天津演出时,因其上演剧多有“惩恶扬善”、“警世化人”、“评古论今”之新意,纳名宿吕海寰建议,改称“评剧"。

豫剧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由于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以前,河南梆子在豫西山区演出时常常靠着山堆个土台子,所以人们也称它为"靠山吼"。

"豫剧"之称是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用的。

豫剧流行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北、宁夏、青海、新疆等十几个省区,是中国最有影响的戏曲之一。

越剧 越剧,它的前身是流行于浙江嵊县一带的“落地唱书”,至三十年代逐步发展成为“女子绍兴文戏”。

黄梅戏 黄梅戏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领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

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以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

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是哪五个

中国五大剧种是哪五种,五大戏曲剧种是哪五大-第4张图片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有:京剧、越剧、评剧、豫剧、黄梅戏。

1、京剧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中国国粹之一,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

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的多种艺术元素被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

2、越剧

越剧,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

3、评剧

评剧,流传于中国北方,是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评剧有东路、西路之分,而以东路评剧为主。

4、豫剧

豫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是主要流行于河南省、河北、山东,流传中国各地的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豫剧与京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传承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已成为河南很有影响的戏曲剧种。

5、黄梅戏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剧种。

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剧种的因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