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圣是谁目录
科圣是谁

科圣是张衡。
张衡其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人,南阳五圣之一,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后人称其为“科圣”(木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科圣是谁

科圣是张衡。
张衡其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人,南阳五圣之一,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后人称其为“科圣”(木圣)。
《资治通鉴》中有一句关于圣人的描绘:“才德全尽谓之圣人”。
由此可见,一个人必须德行、才能都得到世人的认可,才能够称之为圣人。
张衡一生发明创造了很多的东西,同时为社会科技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基础。
比如指南车、地震仪、浑天仪等的发明,让世界文明都得以发展。
1、地动仪用精铜铸成,圆径八尺,顶盖突起,形如酒樽,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象装饰。
中有大柱,傍行八道,安关闭发动之机。
它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一条口含铜珠的龙,在每条龙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
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铜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2、漏水转浑天仪是一种水运浑象。
用一个直径四尺多的铜球,球上刻有二十八宿、中外星官以及黄赤道、南北极、二十四节气、恒显圈、恒隐圈等,成一浑象,再用一套转动机械,把浑象和漏壶结合起来。
以漏壶流水控制浑象,使它与天球同步转动,以显示星空的周日视运动,如恒星的出没和中天等。
我国历史上谁发明了地震仪?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
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20世纪中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
后世称张衡为木圣(科圣)。
张衡字平子。
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南阳)人。
东汉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
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
中国科圣是谁

科圣是张衡。
张衡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人,南阳五圣之一,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张衡为中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被后人誉为“科圣”(木圣)。
张衡发明:
地震仪:
公元132年(阳嘉元年),张衡在太史令任上发明了最早的地动仪,称为候风地动仪。
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地动仪用精铜铸成,圆径八尺,顶盖突起,形如酒樽,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象装饰。
中有大柱,傍行八道,安关闭发动之机。
它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一条口含铜珠的龙,在每条龙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
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铜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
经过试验,与所设制,符合如神,自从有书籍记载以来,是没有过的。
曾经一龙机发,地不觉动,雒阳的学者都责怪不足信,几天之后,送信人来了,果然在陇西地发生地震,众人于是都服其神妙。
自此之后,朝廷就令史官记载地动发生的地方。
浑天仪:
张衡在西汉耿寿昌发明的浑天仪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浑天说,创制了一个比以前都精确、全面得多的“浑天仪”。
漏水转浑天仪是一种水运浑象。
用一个直径四尺多的铜球,球上刻有二十八宿、中外星官以及黄赤道、南北极、二十四节气、恒显圈、恒隐圈等,成一浑象,再用一套转动机械,把浑象和漏壶结合起来。
以漏壶流水控制浑象,使它与天球同步转动,以显示星空的周日视运动,如恒星的出没和中天等。
它还有一个附属机构即瑞轮冥菜,是一种机械日历,由传动装置和浑象相连,从每月初一起,每天生一叶片;月半后每天落一叶片。
它所用的两级漏壶是现今所知最早的关于两级漏壶的记载。
张衡在创作了浑天仪之后曾写过一篇文章。
此文全文已佚。
只是在梁代刘昭注《后汉书·律历志》时作了大段引述而使之传世。
刘昭注中把这段文字标题为《张衡浑仪》。
称之为“浑仪”可能是刘昭所作的一种简化。
在古代,仪器的定名并不严格。
虽然后世将“浑仪”一词规范为专指观测仪器,但在隋、唐以前,“浑仪”也可用于表演仪器。
瑞轮荚:
瑞轮荚是张衡别出心裁创造的自动日历,它模仿神话中奇树_荚的特征,靠流水作用,从每月初一开始,一天出现一片叶子,到满月出齐15片,然后每天再收起一片,到月末为止,循环开合。
这个神话曲折地反映了尧帝时天文历法的进步。
张衡的机械装置就是在这个神话的启发下发明的。
听谓“随月盈虚,依历开落”,其作用就相当于现今钟表中的日期显示。
指南车:
张衡制造的指南车利用机械原理和齿轮的传动作用,由一辆双轮独辕车组成。
车箱内用一种能自动离合的齿轮系统,车箱外壳上层置一木刻仙人,无论车子朝哪个方向转动,木人伸出的臂都指向南方。
计里鼓车:
张衡创造的计里鼓车是用以计算里程的机械。
据《古今注》记载:“记里车,车为二层,皆有木人,行一里下层击鼓,行十里上层击镯”。
记里鼓车与指南车制造方法相同,所利用的差速齿轮原理,早于西方1800多年。
独飞木雕:
张衡制作独飞木雕,是模仿鸟类高空翱翔的滑翔翼型设计。
地形图:
张衡也研究过地理学,根据他研究和考察的心得,画过一幅地形图。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3云:“衡尝作地形图,至唐犹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