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作者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的作者是?

admin 33 0

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作者是目录

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作者是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的作者是?

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作者是????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谁的佳作?

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作者是

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作者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的作者是?-第1张图片

“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安石。这句诗出自他的泊船瓜洲。收到你的喜欢啦收到你的喜欢啦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的作者是?

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作者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的作者是?-第2张图片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的作者是?

1.王安石

2.苏轼

正确答案:王安石

《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作者是????

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作者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的作者是?-第3张图片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 泊:停船靠岸。

2. 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3.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5. 数重:几层。

6. 绿:吹绿了。

7. 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

[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

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

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又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

“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

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

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本诗是“文字频改,工夫自出”(《童蒙诗训》)的著名例证。

--------------------------------------------------------------------------------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属江西)人。

有《临川先生文集》。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谁的佳作?

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作者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的作者是?-第4张图片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王安石的佳作。

原文: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译文: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江,而钟山却隔着几重高山。

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岸边的景色,但明月何时才能再次照耀我呢?

注释:

泊船:停船。

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一水,一条河。

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

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绿:吹绿,拂绿。

还:回。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抚州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

庆历年间进士。

宋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曾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

治平四年(1067年),宋神宗即位,知江宁府(今江苏南京),旋召为翰林学士。

熙宁二年(1069年),被任为参知政事。

从熙宁三年(1070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积极推行新法。

熙宁九年(1076年)罢相后退居江宁。

封荆国公,世称荆公,卒谥“文”,又称“王文公”。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有《临川集》。

创作背景:

《泊船瓜洲》作于王安石晚期,但对具体的写作时间长期以来都有争议,具体主要有三种意见:①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王安石应召自江宁府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瓜洲后所作;②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王安石第一次罢相自京还金陵,途经瓜洲时所作;③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自江宁赴京途经瓜洲时所作。

赏析:

诗中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

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

第二句写诗人回望居住地钟山,产生依依不舍之情;第三句描写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最后以疑问语气结尾,再一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