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松赋解释,寒松赋原文及翻译注解

admin 39 0

寒松赋解释目录

寒松赋解释

寒松赋原文及翻译注解

分析《寒松赋》与《爱莲说》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寒松赋原文及翻译注解

寒松赋解释

寒松赋解释,寒松赋原文及翻译注解-第1张图片

寒松赋是唐代诗人李绅创作的一篇咏物抒情小赋。此赋叙写松树生于岩侧,不被世俗所关心,没被匠人所赏识,但当天气寒冷之时,其他树木都已枯萎,唯独松树冒霜停雪,茂盛苍翠,显示出其“落落高劲,亭亭孤绝”的奇节。全赋篇幅短小,多用骈俪,但富于变化,语言通俗平淡,极少使用典故,堪称赋中佳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寒松赋的原文及注释,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寒松赋原文及翻译注解

寒松赋解释,寒松赋原文及翻译注解-第2张图片

《寒松赋》原文及翻译注解如下:

一、原文

松之生也,于岩之侧。

流俗不顾,匠人未识。

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

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穹石盘薄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

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

彼众尽于玄黄,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

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

叶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

若乃确乎不拔,物莫与隆,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

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

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可用而不用,固斯焉而取斯。

二、翻译

松树生长在岩石的侧面,世俗之人看不到松树,木匠无缘结识松树。

松树没有宽阔的地势来夸耀自己的外形,只有大自然赋予的本色。

松树枝干伟岸挺拔肃穆茂盛,或高踞于层岩之上,直插云霄;或藏身于幽涧之中,蓄雾藏云。

坚固的穹石埋下松树的根系,历经数载;古老的藤蔓缠络松树的躯体,不知哪年。

等到白露飘落,凉风吹来,树林田野凄惨颤栗,高山平原愁容憔悴。

其他树木都黄叶凋零,只有松树苍翠繁茂。

然后人们知道松树高峻挺拔,特立独行。

松树不改变叶子和枝茎,甘愿经受霜雪的洗礼。

松树和隐士的志趣相合,与君子的气节相投。

松树坚定不拔,超乎万物。

日月不能改变其本性,雨露使松树更丰茂。

松树身影高耸,千年茂盛。

松树把自己流动的身影编织成梦,相信十八年后定能成材为公。

松树不学春天的桃李,也不学秋天的梧桐。

尾声:身为栋梁之材却不为人知,顶风冒雪,却没人为松树称奇叫绝。

实在是空为有用之才,有人鄙视松树,却也有人取法松树。

三、注解

1、流俗:世俗。

2、顾:看见。

3、炫容:夸耀外形。

4、贞枝:正枝。

5、芊眠:茂密状。

6、玄黄:天地,指大自然的变化。

7、落落:高超不凡。

8、高劲:高大峻拔。

9、孤绝:高耸突出。

10、叶:通协,附和。

《寒松赋》相关赏析:

这是一篇寒松的礼赞,作者在赋中热情螫美了松树美好的本质。

由寒松联想到寒士,从寒松的“负栋梁”而不为时所知为世所用,隐喻寒士的虽怀瑾握瑜而沉沦下僚的遭遇,从而抒发深沉的感慨。

这是作者创作此赋的基本思路。

作者身处逆境,一方面发泄怨愤,另一方面也表明要砥砺志节,像寒松那样披风雨,傲霜雪,抗严寒,亭亭耸立,不改变其忠贞本性。

作者对生干时涧的松树“负栋激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的遭遇深冠愤满,看似句句写松,实则处处喻人。

全赋篇幅短小,但也摹仿汉赋形式,文末有总括全篇要旨的“乱曰”。

全赋篇幅短小,多用骈丽,但富于变化,语言通俗平淡,极少使用典故,堪称赋中佳作。

以上内容参考:

分析《寒松赋》与《爱莲说》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寒松赋解释,寒松赋原文及翻译注解-第3张图片

都是以物咏志,托物言志,咏物抒情,爱莲说如指的是莲花般的君子。

寒松赋暗指它隐士君子的志趣气节。

寒松赋原文及翻译注解

寒松赋解释,寒松赋原文及翻译注解-第4张图片

寒松赋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所作,是一篇描写山林之美的文章。

文章通过对寒松的描写,展现了山林的壮美、静谧和恢弘。

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这篇文章。

一、寒松之美

文章一开始就对寒松进行了描写:“夫松之为木,不生于山之顶;其叶不落,其枝不折,其阴不废,四季常茂。

”这里作者通过对寒松的特点进行了描述,寒松不仅生长在山的高处,而且四季常绿,不落叶,不折枝,阴影始终存在,形成了山林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二、山林之美

随后,作者又对山林进行了描写:“夫山之为险,崖岸临虚,泉石激流,鸟兽居之,景物无穷。

”这里作者通过对山林的特点进行了描述,山林险峻,崖岸陡峭,泉水激流,鸟兽栖息其中,形成了山林的壮美景色。

三、山林之静谧

文章接着又对山林的静谧之美进行了描写:“夫林之为幽,鸟兽居之,草木茂盛,风霜不侵,日月长存。

”这里作者通过对山林的特点进行了描述,山林幽静,鸟兽栖息其中,草木茂盛,风霜不侵,日月长存,形成了山林的静谧之美。

四、山林之恢弘

最后,作者又对山林的恢弘之美进行了描写:“夫山之为大,水之为长,风雨所至,皆归焉;其上有云气之盖,下有泉石之隐,四时之景,变化万端。

”这里作者通过对山林的特点进行了描述,山林恢弘,水流长远,风雨归于其中,上有云气之盖,下有泉石之隐,四季景色变幻万千,形成了山林的恢弘之美。

结尾

寒松赋通过对寒松和山林的描写,展现了山林的壮美、静谧和恢弘。

这篇文章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篇描绘自然景观的佳作。

读完这篇文章,我们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原文:夫松之为木,不生于山之顶;其叶不落,其枝不折,其阴不废,四季常茂。

夫山之为险,崖岸临虚,泉石激流,鸟兽居之,景物无穷。

夫林之为幽,鸟兽居之,草木茂盛,风霜不侵,日月长存。

夫山之为大,水之为长,风雨所至,皆归焉;其上有云气之盖,下有泉石之隐,四时之景,变化万端。

翻译注解:寒松赋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所作,是一篇描写山林之美的文章。

文章通过对寒松的描写,展现了山林的壮美、静谧和恢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