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楼西畔桂堂东目录
画楼西畔桂堂东

楼西畔,桂堂东,是一首古代诗歌的开头句子,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 这句话是在描述一个建筑物的样貌,楼位于西边,桂堂则位于东边。整句表达了一个对称和谐的美感。 这句话可以用来描绘一座具有古典风格的建筑物,例如一个古老的庭院或别墅。
画楼西畔桂堂东

画楼西畔桂堂东,出自李商隐的《无题》。
1、《无题》原文为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2、诗句赏析为“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这两句是用追忆的形式写出夜晚情侣相聚之况。
“昨天晚上,满天星斗,微风拂面,在画楼西畔,桂堂东侧,两个相爱的人会面,情意绵绵,难分难舍。
不同寻常的星辰,不同寻常的风,多么值得珍重的一个夜晚。
”诗句感慨深沉,精工富丽,“昨夜”复迭,句中自对,使追忆昨夜的抒情气氛更加浓郁。
画楼西畔桂堂东上一句是什么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出自:李商隐的《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画楼西畔桂堂东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在那画楼之西侧桂堂之东。
出自《二首 其一》,是唐代诗人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体裁不同,第一首为,着重抒写相爱而受到重重阻隔不能如愿的怅惘之情。
全诗如下: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双飞翼,心有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译文如下:
昨夜,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像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像随风飘转的蓬蒿。
注释如下:
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送钩:也称藏钩。
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
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扩展资料:首联以曲折的笔墨写昨夜的欢聚。
“昨夜星辰昨夜风”是时间:夜幕低垂,星光闪烁,凉风习习。
一个,萦绕着宁静浪漫的温馨气息。
句中两个“昨夜”自对,回环往复,语气舒缓,有回肠荡气之概。
“画楼西畔桂堂东”是地点:精美画楼的西畔,厅堂的东边。
诗人甚至没有写出明确的地点,仅以周围的环境来烘托。
在这样美妙的时刻、旖旎的环境中发生了什么故事,诗人只是独自在心中回味,我们则不由自主为诗中展示的风情打动了。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