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邑目录
荆邑
荆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名,曾作为封邑和县、郡、市的名称。其最著名的历史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春申君黄歇的封邑即为荆邑。
宜兴市,江苏省辖县级市,由无锡市代管,地处江苏省西南端、沪宁杭三角中心,东面太湖水面与苏州太湖水面相连,东南临浙江省长兴县,西南临安徽省广德市,西接溧阳市,西北毗邻常州金坛区,北与常州武进区相傍。历史上曾被称为荆邑、阳羡、义兴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改荆邑为阳羡县,属于会稽郡。西晋永兴元年(304年),阳羡县改为义兴郡。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为避宋太宗赵光义的名讳,取“义者宜也”之义,将义兴改为宜兴,属常州。
总之,荆邑的历史非常悠久,是宜兴市的一个重要地名。
何以笙箫默中的宜市是哪儿?
何以笙箫默中的宜市原型是宜兴市,简称宜,古称“荆邑”、“阳羡”,位于江苏南部,太湖西岸。
宜兴市是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城市。
宜兴有善卷洞、张公洞、宜兴竹海、龙背山森林公园、宜园、陶祖圣境、云湖、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等旅游景区。
宜兴市先后荣获“2017年度中国全域旅游创新奖”、“2018年度中国十大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奖”。
宜兴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县级市之一,在经济、文化、商贸、会展、服务业和城市建设等领域成就显著,2015年位居中国百强县(市)第六名。
2017年11月,宜兴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扩展资料:
在宜兴湖洑镇灵谷洞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表明,早在一万年前,就有宜兴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生活。
7000年前左右,宜兴地区原始农业和手工业已发展到一定水平,并创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骆驼墩类型文化”。
5000年前,以制玉和原始宗教为特征的良渚文化在本地获得了较大发展。
商代时期,以几何印纹陶和原始青瓷为代表的“广富林文化”在此流传。
西周时代至春秋末期,宜兴属吴国。
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出兵灭吴,宜兴改属越国,周显王三十年(公元前355年),楚国兴兵灭越,宜兴改属楚国。
秦统一中国后推广郡县制,公元前221年,宜兴正式立县,定名为阳羡县。
参考资料来源:
宜兴目前属于哪个市
宜兴市,简称宜,古称“荆邑”、“阳羡”,位于江苏南部,太湖西岸,是归属无锡市的县级市。
宜兴的别称是什么
阳羡。
宜兴市,简称宜,古称“荆邑”、“阳羡”,位于江苏南部,太湖西岸。
宜兴是中国著名陶都, 素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绿洲,竹的海洋”之称。
宜兴是“紫砂壶”原产地,拥有石灰岩溶洞80多个,茶园3500余公顷,竹海纵横八百里。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宜兴留下“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的诗句。
宜兴人文荟萃,诞生了4位状元、10位宰相、26位两院院士,被誉为院士教授之乡。
宜兴属吴越文化,是江浙民系使用吴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