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情,古诗《韦应物·幽居》诗词注释与赏析

admin 43 0

幽居情目录

幽居情

古诗《韦应物·幽居》诗词注释与赏析

幽居的意思

表现诗人对雨的喜爱之情的诗句

幽居情

幽居情,古诗《韦应物·幽居》诗词注释与赏析-第1张图片

幽居情是指一种远离尘世喧嚣、向往自然和宁静生活的情感。这种情感源于对繁华世界的厌倦,对忙碌生活的疲惫,以及对自由和真实的渴望。幽居情反映了人们内心深处对于回归自然、享受宁静、寻找自我的向往和追求。

幽居情所体现的生活方式是远离城市喧嚣,到清静的自然环境中去寻找内心的平静。这种生活方式可以让人摆脱繁忙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感受内心的和谐与宁静。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渴望能够远离喧嚣,享受宁静的生活。因此,幽居情成为了许多人所追求的生活理念。他们可能会选择在山林、乡村或海边等地方居住,或者在城市中寻找一处安静的角落,以实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幽居情不仅仅是一种情感和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哲学思想。它提醒人们要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追求真实、自由和内在的平和,而不是被外界的物质和名利所迷惑。幽居情也是一种对自然和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因为只有在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情况下,人们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古诗《韦应物·幽居》诗词注释与赏析

幽居情,古诗《韦应物·幽居》诗词注释与赏析-第2张图片

韦应物·幽居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②,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③蹇劣④,谁谓薄世荣⑤。

【注释】

①营:营生。

②偶:一起。

③安:安分。

心安理得之意。

④蹇劣:笨拙,愚钝。

⑤薄世荣:鄙薄世人对富贵荣华的追求。

赏析

诗人从十五岁到五十四岁,在官场四十年左右,其中只有两次短暂的闲居。

《幽居》这首诗大约就写于他辞官闲居的时候。

诗中讲人虽分三六九等,但无论身份贵贱都要出门营生。

而自己现在是无官一身轻,姑且享受这清闲幽居的乐趣吧。

诗人开篇即道出他对人情世故的体会和理解,可谓入木三分。

然后诗人通过写景,更进一步烘托幽居的乐趣和内心的惬意。

蒙蒙夜雨过后,外面已经是一片生机盎然。

这里诗人采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述了春雨悄悄而来,悄悄而去,不晓春草之既生的情节。

营造出一种悠闲宁静的意境。

沉思之际,天忽已大亮,屋子周围已经是欢声雀跃。

出得门来,一会儿和道人一起,一会儿和樵夫同行。

轻松交谈,倍感亲切。

最后诗人不忘告诉我们,他幽居于此的原因,不是因为淡薄世情荣华,实是因为自己天生愚钝,不谙官场钩心斗角、阿谀奉承之事。

这里诗人虽托词自谦,但从中可以窥出他的骨子里的清高,对自然淳朴的热爱,以及对官场厌而不弃的矛盾心态。

幽居的意思

幽居情,古诗《韦应物·幽居》诗词注释与赏析-第3张图片

(1).隐居,不出仕。

《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

” 孔颖达 疏:“幽居,谓未仕独处也。

”《后汉书·逸民传·法真》:“幽居恬泊,乐以忘忧。

”(2).深居。

《汉书·蒯通传》:“妇人有夫死三日而嫁者,有幽居守寡不出门者。

”《旧唐书·刘子玄传》:“而近代史局,皆通籍禁门,幽居九重,欲人不见。

” 明 高启 《江上雨中》诗:“幽居常日无来客,何况潇潇雨满村。

”(3).僻静的居处。

元 洪希文 《幽居》诗:“投老安闲世味疏,深深水竹葺幽居。

”(4).墓室。

林纾 《张母谢夫人墓志铭》:“惟母之幽居,永宅於斯。

”(5). 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诗作,名字叫《幽居》。

原文: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

表现诗人对雨的喜爱之情的诗句

幽居情,古诗《韦应物·幽居》诗词注释与赏析-第4张图片

韦应物《幽居》: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时与道人偶, 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 谁谓薄世荣。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节选)

姜夔《平甫见招不欲往》:老去无心听管弦,病来杯酒不相便。

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

(偶的最爱,呵呵)

方岳《听雨》: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

门寂山相对,身闲鸟不猜。

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汪藻《即事二首》其一:燕子将雏语夏深,绿槐庭院不多阴。

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

文同《北斋雨后》: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郑文宝《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徐俯《春游湖》: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翁卷《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墉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好美的意境)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美到无言)

戴叔伦《苏溪亭》: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