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意和意思目录
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意和意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是宋朝苏轼的一首佳作。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出处】《饮湖上初晴后雨》——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意思】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扩展资料
1、《饮湖上初晴后雨》创作背景
苏轼于1071年—1074年(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
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2、《饮湖上初晴后雨》鉴赏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
作者畅游西湖,从早到晚,一边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一边饮酒构思,意笃八极,神游万仞。
于是乎写就了这首传诵一时的佳作。
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雨时的不同景色。
“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3、《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介绍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
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
明苏轼一生屡经坎坷,致使他的书法风格跌宕。
存世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和《祭黄几道文》等帖。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意思?

[宋·] 饮湖上初睛后雨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字词解释】
湖:指.
饮湖上:在西湖上饮酒.
初睛:起初开始放晴.
后雨:后来天又下雨.
潋滟:水波荡漾粼粼闪动的样子.
睛:通假字.“睛”通“晴”,晴天.
方:刚刚,正好.
空蒙:形容空中雾气迷茫的样子.
亦:也(刚刚,正好).与诗中“方”同义.
欲:想.
西子:美女,
淡妆浓抹:化妆,淡描娥眉,浓施粉黛.
总:都.
相宜:合适,适宜.
奇:美妙,与诗中“好”同义.
【全句解释】
在西湖上饮酒欣赏开始晴天和后来下雨景色
波光荡漾闪烁晴天刚好雅致,
山雾朦胧漂渺雨中也很美妙,
我想把西湖比作是美女西施,
淡描浓施都是那么美丽宜人.
【全诗理解】
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不大工夫天下起雨来.
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
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漂漂渺渺,又显出别的一番奇妙景致.
我想把西湖比作西子,不管怎么打扮,总能自然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这首诗大意描写了西湖的景色,赞美了西湖的山水不论天晴还是下雨都很美丽宜人.
【赏析提要】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朗的,不大工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晴天的西湖,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水波荡漾,波光闪烁,正展示着那无限美丽的风貌.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西湖,在雨幕笼罩下,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晃若仙境,显出一番奇情妙景.“晴方好”“雨亦奇”,宜晴宜雨,可浓可淡,能动能静,赞美了西湖的山水不论天晴还是下雨都很美丽宜人.诗人以自己独具的慧眼,将西湖的晴姿雨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是说,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描妆,潋滟水光是她艳丽的粉饰,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自然地烘托出天生的丽质和迷人的神韵.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优美的风姿.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从此与西湖总相提并论,成为西湖的嫁妆,加上苏轼妙喻西子湖美名,使西湖锦上添花,名人名诗名湖广为流传,为西湖闻名于世增了光添了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