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有什么风俗活动,立春习俗有哪些:迎春习俗

admin 10 0

立春有什么风俗活动目录

立春有什么风俗活动

立春习俗有哪些:迎春习俗

立春有什么古老风俗

立春之际有哪些传统习俗?

立春有什么风俗活动

立春有什么风俗活动,立春习俗有哪些:迎春习俗-第1张图片

立春是中国传统的节气之一,在立春这一天,中国民间有许多传统风俗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咬春:立春时,人们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等食物,称为“咬春”。这是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同时也是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在南方,人们则流行吃春卷。

2. 迎春:立春时“迎春”也是一项传统习俗。旧俗立春前一日由两名艺人顶冠饰带沿街高喊:“春来了”,就是传统的“报春”。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3. 打春:打春是以“鞭打春牛”来“催农耕作”。春牛有纸牛和泥牛之分,扮作芒神的人用红丝绸缠扎的鞭子猛抽春牛三下,即为“打春牛”,意为打走春牛的懒惰,督促人们在春回大地之际,赶紧耕种。

4. 戴春鸡:陕西铜川一带的民间风俗是在立春日,母亲用布制作一个约3厘米长的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表示祝愿“春吉(鸡)”。妇女则用线穿豆挂于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认为这样做可以避免幼儿患麻疹。

5. 佩燕子:长安、关中一带的古俗是每年立春日,人们喜欢在胸前佩戴用彩绸剪成的“燕子”,这种风俗起自唐代,现在仍然在农村中流行。因为燕子是报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征。

6. 吊春穗:这是一种流传在陕西澄城一带的传统习俗。每年立春日,妇女用各色布绺编成布穗,或用彩色线缠成各种形态的“麦穗”。然后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也可挂在牲口如驴、马、牛的身上,以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些传统风俗活动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和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立春习俗有哪些:迎春习俗

立春有什么风俗活动,立春习俗有哪些:迎春习俗-第2张图片

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

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

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

这就证明,迎春活动已经从郊野进入宫廷,成为官吏之间的互拜。

立春的主要习俗有:1、迎春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

2、祭祀祖先在许多地区,立春要祭祀祖先。

3、咬春立春时还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

4、句芒神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

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

5、拜太岁中国有迎太岁的习俗,把太岁想象成了值班的神,迎太岁就能平安富足。

立春有什么古老风俗

立春有什么风俗活动,立春习俗有哪些:迎春习俗-第3张图片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

咬春:立春时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每逢立春时节,街市上都有不少叫赎春卷的小贩。

祭祖:在许多地区立春要祭祀祖先,如广东新安县志载,民间以是日有事于祖祠,在立春时供奉祖先的食品也较特殊。

躲春:立春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更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所以躲春的习俗就出现了。

拜太岁:中国有迎太岁的习俗,把太岁想象成了值班的神,迎太岁就能平安富足。

立春之际有哪些传统习俗?

立春有什么风俗活动,立春习俗有哪些:迎春习俗-第4张图片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俗称“打春”。

立春,有时在农历十二月,有时在农历正月。

一过立春,就意味着冬季结束,进入了春天。

我国自古为农业国,春种秋收,关键在春。

民谚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

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

天子要在立春日,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

《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

”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这一天都要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

山西民间流行着春字歌:“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

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

”讲的就是打春牛的盛况。

旧俗立春前一日,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一称春官,一称春吏。

沿街高喊:“春来了”,俗称“报春”。

无论士、农、工、商,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

报春人遇到摊贩商店,可以随便拿取货物、食品,店主笑脸相迎。

这一天,州、县要举行隆重的“迎春”活动。

前面是鼓乐仪仗队担任导引;中间是州、县长官率领的所有僚属,皆穿官衣;后面是农民队伍,都执农具。

来到城东郊,迎接先期制作好的芒神与春牛。

到芒神前,先行二跪六叩首礼。

执事者举壶爵,斟酒授长官,长官接酒酹地后,再行二跪六叩首礼。

然后到春牛前作揖。

礼毕,与来时一样热闹,将芒神、春牛迎回城内。

第二天立春时分,地方长官仍率僚属、农民鞭春。

阴阳官先要举行一定的传统仪规。

地方官主持迎春仪程,初献爵、亚献爵、终献爵。

然后执彩鞭击打春牛三匝,礼毕回署。

众农民将春牛打烂。

现在,城里已不再举行鞭春活动,一些农村却仍有打春牛的风俗。

立春前,用泥塑一牛,称为春牛。

妇女们抱小孩绕春牛转三圈,旧说可以不患症病,今已成为娱乐。

立春日,村里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

然后众村民将泥牛打烂,分土而回,洒在各自的农田。

吕梁地区盛行用春牛土在门上写“宜春”二字。

晋东南地区习惯用春牛土涂耕牛角,传说可以避免牛瘟。

晋南地区讲究用春牛土涂灶,据说可以祛蚍蜉。

立春节,民间艺人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

送往各家,谓之“送春”。

主人要给“送春”者以报酬。

更实质上是一种佳节售货活动,然而却是皆大欢喜。

也有的地方是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

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

立春节,女孩子剪彩为燕,称为“春鸡”;贴羽为蝶,称为“春蛾”;缠绒为杖,称为“春杆”。

戴在头上,争奇斗艳。

晋东南地区的女孩子们,喜欢交换这些头戴,传说主蚕兴旺。

乡宁等地习惯用绢制作小娃娃,名为“春娃”,佩戴在孩童身上。

晋北地区讲究缝小布袋,内装豆、谷等杂粮,挂在耕牛角上,取意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一年四季,平安吉祥。

立春节,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

运城地区新嫁女,娘家要接回,称为“迎春”。

临汾地区则习惯请女婿吃春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