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明月本无价全诗解释目录
清风明月本无价全诗解释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是说清风明月(美妙的风景)都是无价的,明月本无价,高山皆有情。
意思是明月千里寄相思,明月的价值是无法衡量的
“明月清风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如何解释?
沧浪亭在苏州城南。
乍听名字,游客会以为它只是一座亭子,其实,它是以亭命名的园林。
初为五代吴越广陵王钱元璙的花园,以后逐渐荒废。
沧浪亭的成名,始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诗人苏舜钦在园内建亭。
苏舜钦因参加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革新集团,屡次上疏谈论朝廷大事,敢言人之所难言,为邪恶(保守)势力所忌恨,削职为民。
退居苏州,买下这个地方,筑亭其中,叫沧浪亭。
亭名来自屈原《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沧浪,汉水。
濯,洗,自称沧浪翁。
作《沧浪亭记》。
山顶有一座方形石亭耸立,飞檐翘角,亭额“沧浪亭”。
石柱上镌刻一副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这副对联,不是建亭时就有的,而是清嘉庆年间江苏巡抚梁章钜集欧阳修和苏舜钦唱酬诗句。
上联是欧阳修《沧浪亭》诗,下联出自苏舜钦《过苏州》诗。
梁先生屡次书写,都感到不如意,故虽集句成联,却没有写于亭上。
直到清末,才由著名学者、书法家俞樾为之书写,镌于柱上。
有游客慨叹,梁先生身为巡抚,是省级封疆大吏,大笔一挥,说不定会名留千古,然而他却如此“谦卑”,在“官本位”的封建社会,实在难得!
联句开创了以诗为题建筑园林的先河,为人们所传咏,沧浪亭从此成了名亭。
明月清风,远山近水,是天地的精华。
明月清风喻情怀,苏舜钦从此“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潜心读书,发愤歌诗———这样的人格美永远是超凡脱俗的!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的意思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的意思是清风明月本没有价目,近处的水远处的山,一处处都隐含着深情。
原句出自于诗人的《过苏州》和北宋的《沧浪亭》。
原文:
(1)《沧浪亭》
初寻一径入蒙密,豁目异境无穷边。
风高月白最宜夜,一片莹净铺琼田。
清光不辨水与月,但见空碧涵漪涟。
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
又疑此境天乞与,壮士憔悴天应怜。
鸱夷古亦有独往,江湖波涛渺翻天。
白话译文:
最初找到的那条小路深隐在繁密的草木之间,小路尽处眼界忽然开阔,突现的境地神奇无边。
风高月白的良夜,清幽的佳景最令人留恋,晶莹的月光铺在水面,仿佛是一片白玉田。
分不出清清的是水光还是月色,只看见碧空与绿波连成一片。
清风明月本没有价目可惜卖给你才只四万铜钱。
我又觉得这山水佳境是老天爷特别赐与,壮士失意老当爱怜。
古代的鸱夷子曾独自去往江海,也不管江湖上波涛浩渺翻天。
(2)《过苏州》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疎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暮亦行。
白话译文:
东出盘门景物看得格外分明,落一阵萧萧细雨改换了阴晴。
绿杨依依白鹭点点,全都各自怡乐欢欣,近处的水远处的山,一处处隐含着深情。
世间万物有盛有衰,凭仗上天施行,叹息我尝尽羁旅愁苦,却被们看轻。
这无穷美景可惜无缘留住,客船黄昏时竟还匆匆远行。
扩展资料:
《过苏州》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晚年复起为湖州长史时期,途经苏州所作。
《过苏州》的首联是写总体感受,颔联承此而写具体景物,这一联不仅上下句对仗,而且是句中对偶,这就使得韵致更谐美,画面更生动。
这联诗还可以说是诗中有画,而且色彩鲜明,风光漪旎,生机盎然,韵味无穷。
尾联总收一笔,“无穷好景”回应上边所写美景;“旅棹”回应“羁苦”,表明临去时对苏州的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