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怎样灭亡的,魏国是如何被强秦灭亡的?

admin 40 0

魏国怎样灭亡的目录

魏国怎样灭亡的

魏国是如何被强秦灭亡的?

魏国是什么时候被灭的

魏国怎样灭亡的?

魏国怎样灭亡的

魏国怎样灭亡的,魏国是如何被强秦灭亡的?-第1张图片

魏国灭亡的原因主要包括闭关锁国、外交失误、战略失误、用人不当、国策失误、不重视经济等。

1. 闭关锁国:魏国在政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与外界接触,导致国家逐渐落后。

2. 外交失误:魏国在外交上没有与其他国家建立良好的关系,导致国家孤立无援。

3. 战略失误:魏国的战略决策失误,如没有及时调整国家战略,导致国家在战争中失利。

魏国是如何被强秦灭亡的?

魏国怎样灭亡的,魏国是如何被强秦灭亡的?-第2张图片

魏国强秦灭亡的过程:

被秦国灭亡后,秦国即想南下灭,但中间尚相隔一个魏国,魏国此时虽然已只剩国都大梁附近的一些城邑,但终属秦进军楚地之障碍,于是决定先灭魏国,再伐楚国。

本来魏处于“天下之枢”,具有优越的战略形势,但由于战争频繁,大量削弱了魏的实力。

多年来,在强秦的进攻下,节节败退,不断割地求和,魏国大河以北领土被吞食殆尽。

二十二年,魏王假三年(公元前225年),秦派兵进攻魏国首都大梁。

秦战地统帅认为大梁城垣坚固,很难在短期内攻拔,于是引大沟之水冲灌大梁城,经3个月战争,城垣崩塌,魏王假出降,被王贲所杀,魏国灭亡,秦以其地建为东郡。

扩展资料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周朝诸侯国之一,也是之一。

姬姓,魏氏。

公元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公元前344年称王、至公元前225年为秦国所灭,共179年。

领土包括现在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陕西西部、河北南部。

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颍水与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交错接界、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

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大梁(今),此后魏国称为梁国 。

公元公元前453年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公元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名义尚存的周天子正式封为诸侯。

由于魏国地处中央四战之地,忧患的环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

他用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为将,攻掠中山国;以李悝变法,教授法经,,魏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机。

战国250余年历史中,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公元前公元334年魏惠王和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

但在以后的战争中,魏国“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开始衰落。

传至魏王假,于秦始皇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为秦国所灭。

战国初期,魏国迅速成为实力最强的新兴大国,对天下诸侯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力。

尤其对西邻秦国,魏国以强盛的国力军力,夺取了整个河西高原与秦川东部,将秦国压缩得只剩下关中中西部与陇西商於等地。

这种令天下瞠目结舌的崛起,根源在于魏文侯开创了后来一再被历史证实其巨大威力的两条强国之路:一是积极变法,二是急贤亲士。

魏文侯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

李悝主张废止世袭贵族特权,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的名言。

李悝将无功而食禄者称为淫民,要“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腐朽落后的世袭制度的挑战。

由于废除世袭制度,一批于国家无用且有害的特权阶层的人物被赶出政治舞台,一些出身于一般地主阶层的人,可因战功或因其才能而跻身政界,此举实际开创了地主阶级对奴隶主贵族的斗争,为以后代替奴隶制开辟道路。

这样改革的结果,大大削弱了魏国的“世卿世禄”制度,以后的封君在封国食邑内没有治民之权,只衣食租税;官吏制度有所改善,政治情况较好。

魏国末期:公元前225年,秦国兵分两路,分别进攻魏国和楚国,秦军主帅为王贲,一路长驱直入,迅即攻到魏国国都大梁城下。

无奈大梁城池坚固,城内又是粮草充足,秦军数度强攻,皆无功而返。

然而,大梁城在地形上先天不足。

大梁,即今天的河南开封,地处黄河之滨,黄河洪流,就在离城数里之处轰隆而过,而大梁城的地势,远低于黄河的河床高度。

王贲于是命军士于大梁城西北开渠,引黄河之水,筑堤壅其下流。

时值初春,正是春汛时节,秦军冒雨兴工,王贲亲自催督,渠成,雨一连十日不止,水势越发浩大。

随着王贲一声令下,决堤通沟,洪水泛溢,大梁城顿成泽国。

城墙久浸于水中,不免颓坏,秦兵乘势而入,大梁于是告破。

见大势已去,魏王假只得请降。

王贲尽取魏地,为三川郡。

魏国就此灭亡。

参考资料来源:

魏国是什么时候被灭的

魏国怎样灭亡的,魏国是如何被强秦灭亡的?-第3张图片

魏国(前11世纪-前661年)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的诸侯国,首任国君失载。

册封地于今山西芮城县北,国君为姬姓魏氏。

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十六年),魏国被晋献公攻灭,封给毕国后裔毕万(战国时魏国国君先祖,毕国始祖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 。

魏国最初国土为现在山西芮城县和陕西大荔县一带。

“魏”是“大”的意思(《史记》:“魏,大名也。

”服虔:“魏,喻巍巍高大也。

”)在晋献公的时候晋国曾经有过一次规模比较大的兼并战。

周惠王十七年(前661年),魏国为晋国灭亡。

晋献公灭魏后,以魏地赐给毕万作为采邑,于是毕万就改氏为魏---是晋国魏氏的由来。

毕万之孙因跟随公子重耳流亡有功,被封为大夫,称魏武子。

前445年的三家分晋事件中,魏氏自立为诸侯,建立魏国。

这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战国七雄中的魏国。

魏国怎样灭亡的?

魏国怎样灭亡的,魏国是如何被强秦灭亡的?-第4张图片

历史上有很多政权以“魏”为国号。

1.春秋初期的古,姬姓,是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攻灭。

2.战国时期魏国,姬姓,魏氏。

即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因国都在大梁,也叫梁国。

君主的祖先是晋献公时期的大臣毕万,毕万的祖先是周武王的异母弟毕公高。

毕万因在灭古魏国的战争中有功,晋献公将魏地封给毕万,子孙就以魏为氏,毕万的儿子魏犨曾跟随晋文公流亡多年。

魏氏后在成为六卿之一,公元前453年联合韩、赵两家灭智氏,前403年始列为诸侯。

前225年秦将王贲以水淹攻破大梁,魏王假被迫投降,魏国灭亡。

3.秦朝末年魏国,姬姓,魏氏。

秦朝末年,魏国后裔魏咎参加陈胜的反秦造反,被立为魏王,魏国复国。

魏咎自杀后,其弟魏豹又被封为魏王。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秋,被攻击,魏豹被迫投降,魏国灭亡。

4.三国时期魏国,曹姓。

即曹魏,奠基人为东汉权臣。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其子逼迫汉献帝禅让,曹丕称帝,建立魏国。

249年,太傅发动高平陵政变,消灭掌权的大将军曹爽等曹氏亲族,司马氏逐渐掌握魏国实权。

263年,魏国派钟会、邓艾进攻蜀汉,后主投降,蜀汉灭亡。

公元265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让,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魏国灭亡。

5.东晋十六国时期冉氏魏国,即冉魏。

后赵石虎有个养子叫石瞻,本名冉良。

石虎去世后,诸子争立,后赵陷入混乱。

石瞻的儿子石闵在混乱中逐渐掌握大权,350年石闵废杀皇帝石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魏,不久恢复冉姓,史称冉魏。

352年,冉闵在与前燕的战争中被俘杀,不久魏国的都城邺城被前燕攻破,太子冉智投降,冉魏灭亡。

6.东晋十六国时期翟氏魏国,即翟魏。

388年,丁零人翟辽称王,建立魏国。

392年后燕皇帝慕容垂攻占都城黎阳,君主翟钊只身投降西燕,翟魏灭亡。

7.南北朝时期北魏,元氏,也叫。

公元376年,鲜卑人拓跋氏建立的代国被前秦攻灭。

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崩溃时机,自称代王,建年号登国,同年四月改称魏王,即北魏,拓跋珪即北魏道武帝。

北魏孝文帝时期进行汉化改革,改姓元氏。

但孝文帝改革,导致北魏末期发生六镇起义,朝政被权臣尔朱荣篡夺。

尔朱氏被消灭后,大权逐渐被六镇将领高欢和宇文泰掌握。

534年,北魏孝武帝不甘心被权臣高欢控制,向西投奔长安的宇文泰。

高欢在邺城拥立元善见为皇帝,史称东魏;孝武帝被毒死后,宇文泰另立元宝炬为皇帝,史称西魏。

北魏由此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550年,高欢的儿子高洋逼迫魏孝静帝元善见禅让,高洋称帝,建立北齐;557年,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护逼迫魏恭帝拓跋廓禅让,立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为王,建立北周。

元氏魏国由此灭亡。

8.隋朝末年魏国,李氏。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关陇贵族李密被瓦岗军领袖翟让等人推举为魏公,建立魏国,同年将翟让杀害。

618年魏国在与王世充的战争中失败,李密被迫向唐朝投降,魏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