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是中野还是华野的?李云龙在解放战争时期当师长所在的纵队,是华野11纵。这个纵队并不是主力纵队,华野的主力纵队是1,4,6,8,9纵,这五个主力纵队是孟良崮...
李云龙是中野还是华野的?
李云龙在解放战争时期当师长所在的纵队,是华野11纵。
这个纵队并不是主力纵队,华野的主力纵队是1,4,6,8,9纵,这五个主力纵队是孟良崮之战的主攻部队,是从解放战争一开始就发展起来的。李云龙团作为中野部队,没被划进主力老底子也正常
什么是东野华野?
东野是一支兵多将广的部队,战斗力有非常厉害,一路从东北打到海南岛。华东野战军: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
豫东战役是在粟裕给中央立下军令状后打下的。原本他要率部渡长江,到国统区作战,粟裕斗胆直陈留在中原。
在中原,他就开始酝酿大兵团作战,豫东战役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这次战役华野主力加中野部分兵力,共计20万;国民党军兵力25万,最终粟裕歼灭敌军将近一个兵团9万人,而宣告胜利。
济南战役是华野打的第一个大规模城市攻坚战,华野作战兵力14万,国军12万,双方兵力对比将近一比一。双方指挥员都是战绩不俗的悍将,一个是许世友,一个是王耀武。
这次战役打响后,敌军2万人战场起义,最终歼敌10万之众。
淮海战役是中野和华野两大野战军联合作战,尽管这样,兵力也才60万,而国民党军80万。最终的战绩是歼敌55.5万,成为世界级的经典战例。
不难看出,华野打仗都是以少胜多,能打这样的仗,与指挥员的军事能力密不可分。
粟裕革命几十年,大环境让他养成打险仗的作风。在红军时期,离开主力打游击战,多次在险境中突围出来,在抗战时期依然如此。
多年后,林彪看到粟裕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相关资料,他毫不掩饰说:粟裕打的都是神仙仗!
东北野战军: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天津战役
林彪打仗无论是战略还是战术,都无可挑剔,最大的特点就是打仗谨慎。从红军时期,他就担任保卫党中央的任务,不敢有半点闪失,敢打七八分的仗。
打锦州时就可以看出来,中央让他锦州,他想打长春。锦州虽然是战略要地,一旦敌军两面夹击,会让东野主力遭受重创。为此,他一直犹豫不决,中央反复做工作,他才同意打。
东北野战军打仗,一向贯彻毛主席的作战指示,集中优势兵力歼敌一部。
四战四平是东野第二次打大规模城市攻坚战,三战四平是因为对敌军兵力估计不足,导致失利。四战四平出动3个纵队加5个炮兵团,共计十几万人,最终歼敌1.9万人。
辽沈战役打响前,国民党军在东北只有沈阳、长春、锦州,兵力55万;东野可以说倾巢而出,兵力多达70万。战役打响后,最终歼敌47万。
天津战役是东野打的最好爽的一场战役,出动兵力34万人,其中炮兵、步兵、工兵协同作战;天津守敌13万人。
在强大的炮火下,刘亚楼“杀鸡用牛刀”的手段迅速解放天津,俘虏首敌陈长捷。
很多人觉得东野实力强,确实如此!
通过这6场战役不难发现,两军指挥员作战风格不同。
其实,这样的对比也都是从表层去对比分析的,部队所处的环境、武器装备、指挥员的能力、以及单兵素质等等都有不同。
李云龙为什么去华野?
李云龙本身来自八路军129师,是著名的刘邓大军部下,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立下了不少汉马功劳,当时八路军下面有三个主力师分别是,115,120,129这三个师再加上新四军,这些就是中共的所有主力兵力,后来由于战争的需要部队的扩大,变成了东野,华野,中野,西北野战军,李云龙原来是129后来变为中原野战军,由于华野部队有大仗打,粟裕将军就把李云龙掉到了华野,不管在哪个野战军,都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为老一辈的革命先烈致敬!
“亮剑”中的华野司令员为什么是李云龙的老首长?
因为李云龙是老红军,参加过长征,过草地。当时就在华野司令员手底下任职,给首长当过警卫员。
新四军成立以后李云龙被调到新一团当团长,当时的旅长刘伯承就是他的首长。之后内战爆发,李云龙被调到了中野,所以他就又有了新首长。
扩展知识:
华野的司令员一定是李云龙的老相识,可能是抗日初期或者是红军时期就认识了,所以华野的司令员跟李云龙很是熟悉。
就是赵庄之战,和楚云飞打了一天一夜,部队伤亡不小,但是离撤退的时间还差3个小时。但是这个时候司令员的命令到了,用4个炮团5吨弹药换下李云龙。很显然,司令员不想让李云龙的部队打光,本来就是从中野扣下来的,要是打光了,再见面不好说话啊。所以司令员是很爱惜这个人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