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谁提出四个全面?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四个...
1964年谁提出四个全面?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角?
国家的发展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角
我国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小康社会是新时代的主角,当然了,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的是“全面”。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所谓的全面小康,包含三点含义:
一是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指的是“五位一体”都要全面进步,不仅经济要发展,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都要一起全面进步。
二是覆盖的人口要全面,要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
三是覆盖的区域要全面。全面小康决不能是城市繁荣而农村荒芜,农村贫困地区也得实现小康。
扩展资料: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相互交融并且紧密联系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中的地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谋划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引发的,是紧紧围绕着怎么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提出来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内在逻辑。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中居于引领的地位。其他三个“全面”,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重要的战略举措,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重要保障。
从全面深化改革来看,它要解决的是动力源泉的问题,即通过改革解放社会生产力,为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提供动力。从依法治国来看,它主要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障。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说,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而全面从严治党,是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根本保证。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有哪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建议》对决定性成就作了盘点和总结。
第一,“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这主要是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角度来总结的。“十三五”时期,我们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发力、蹄疾步稳,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加强、全面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力度不减、纵深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根本动力、制度保障和政治保证。
第二,“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预计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元”。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主要的标志。2020年虽然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但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实现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完全能够实现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三,“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既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质量和成色,也决定着全面小康能否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党中央及时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继续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对52个未摘帽贫困县和1113个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因地制宜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和扶贫产业恢复生产,有力推动扶贫项目开工复工,有效确保了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第四,“粮食年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十三五”时期,我们党和国家始终把“三农”问题摆在首位,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有力确保了中国人的饭碗始终牢牢端在中国人手上、饭碗里始终装着中国自己生产的粮食。
第五,“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一以贯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最坚定的决心、最严格的制度、最有力的举措,持续以水、大气、土壤污染治理为重点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为全球生态治理作出了积极贡献。
第六,“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以“一带一路”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形成了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新机遇、提供了新动力。
第七,“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六千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十三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十亿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最有说服力的指标,极大增强了14亿中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十三五”时期,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明显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得到全面落实,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泛弘扬,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第九,“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着力推进领导指挥体制改革,着力推进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着力推进军事政策制度改革,深入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开创了强军兴军新局面。
第十,“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和国家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完善国家安全体系,着力推进各重点领域国家安全政策落地落实,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国家安全能力不断提高。坚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着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实现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以上10个方面的成就,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和安全成就的主要方面。这标志着“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以这10个方面的成就为引领,深入了解各领域各方面的具体成就,才能全面认识和把握“十三五”时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的全貌。
《建议》特别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教育整顿四个责任制是哪四个责任?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基层党建设责任制、意识形态责任制、法制建设责任制。落实这“四个责任制”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抓手 。
党风廉政建设主要是: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全面加强 管党治党重要性的思想认识必须深刻到位。
法制建设:积极开展各领域的普法工作 ,加强法制宣传与法制教育,提高全社会整体法制意识和水平。
新时代新思想基本内涵?
一、八个明确
1、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3、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7、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8、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二、十四个坚持
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4、坚持新发展理念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5、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6、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8、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9、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10、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11、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必须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立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12、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和文化往来,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13、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1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三严三实”,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