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桑坪目录
黄桑坪
![黄桑坪,藏在邵阳深山中的古村落,曾经两次成为国都,山水环绕十分美丽-第1张图片 黄桑坪,藏在邵阳深山中的古村落,曾经两次成为国都,山水环绕十分美丽-第1张图片](https://i01piccdn.sogoucdn.com/9bc5214ef0396e0a?.png)
黄桑坪有两个不同的地方,如下:
1. 黄桑坪位于益阳市安化县奎溪镇达坳村,是一个地名。1600多年前,陶渊明笔下的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这个地方因为被认为可能是桃花源记的原型地而著名。这里四季如春,气候适宜,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能看到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色,似乎就是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理想世界。
2. 黄桑坪苗族乡,位于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境内,1956年建乡,1984年改黄桑坪苗族乡。于2015年12月2日撤销并入寨市苗族侗族乡。
如果指的是别的地方的黄桑坪,可以进一步提供详细信息,以方便提供更准确的介绍。
藏在邵阳深山中的古村落,曾经两次成为国都,山水环绕十分美丽
![黄桑坪,藏在邵阳深山中的古村落,曾经两次成为国都,山水环绕十分美丽-第2张图片 黄桑坪,藏在邵阳深山中的古村落,曾经两次成为国都,山水环绕十分美丽-第2张图片](https://i01piccdn.sogoucdn.com/fff835ac5ea4dc6f?.png)
湖南的古镇古城景点虽然不如浙江,江苏那样众多,出名的也仅仅只有凤凰古城,芙蓉古镇,洪山古商城等,但是在三湘四水之间,却如同珍珠一般散落着不少的古村落,不少还完好的保留着古建筑或者遗迹,每一个都拥有着自己的故事等待大家来了解,而上堡古国就是这样的一个古村庄之一。
上堡古国位于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黄桑坪苗族乡,距离长沙大约有430公里车程,距离绥宁县城30多公里,与广西省,贵州省交界,交通相对比较偏僻,但是也正因为这里的相对闭塞,让这里保持了原貌,并且美丽的风景也没有遭遇人为破坏,可以说给游客留下了一个宝贵的风景之地。
上堡古国很小,而且估计很多朋友都没有听说过,毕竟它不是长期霸屏的丽江古城和凤凰古城,也不是短视频上的网红杭州宋城,反而是一个隐藏在深山中古村庄,小到只有400多人生活在其中,但是正是这样一个小众而美丽的地方,特别适合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游玩。
众所周知,每年的五一假期,各大 旅游 景点,基本都是人挤人,而且无论是吃住行都十分昂贵,甚至在热门景点有可能还会被坑,然而在上堡古国这样的小众景点,基本上可以很轻松的和家人朋友尽情的欣赏美景,也不会碰到坑人的时候,因为这里并没有商业化。
上堡古国大门的设计秉承苗侗建筑风格,村中的中心塔楼有九层瓦檐,据说是古代帝王“九五至尊”的讲究,这就牵扯到了上堡古国的 历史 了,这个隐藏在深山中小小村庄,其实在明朝的时候,曾经两次作为一国都城存在,如今依旧还有残留。
根据当地人指点,跨过古榆掩映的小桥,穿过洁净的青石古道,登上九级台阶,就到了曾经义军大王的金銮殿。
上堡古国位于黄桑小镇景区,2018年的时候,这里的交通情况实在堪忧,毕竟地方比较偏,不过经过这么多年的修缮,如今已经改善了,但是没有改变的是,上堡古国免门票的良心之举,当然也没有改变这里村民的生活习惯,这里的村民依旧很悠然,整个生活氛围很安详,村里有小桥流水人家,随处可见精致的木屋,悠然游泳的鸭子,闲庭信步的土鸡。
时不时可以看到村民在闲聊。
黄桷坪涂鸦艺术街的介绍
![黄桑坪,藏在邵阳深山中的古村落,曾经两次成为国都,山水环绕十分美丽-第3张图片 黄桑坪,藏在邵阳深山中的古村落,曾经两次成为国都,山水环绕十分美丽-第3张图片](https://i01piccdn.sogoucdn.com/786235f71b4d8a00?.png)
黄桷坪涂鸦艺术街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黄桷坪辖区,起于黄桷坪铁路医院,止于501艺术库,全长1.25公里,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涂鸦艺术作品群。
整个涂鸦工程共有800余名工人、学生和艺术家参与制作,花费各色涂料1.25万公斤,消耗各类画笔、油刷近3万支。
前后经过150天的精心制作,共涂鸦建筑物37栋,改造拓宽道路1.25公里,下地各类管线约9000米,拆危改建建筑2700平方米,设置雕塑小品20座,整个街区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黄桷坪涂鸦艺术街的建成彻底改变了重庆市黄桷坪破旧的城市面貌,为以四川美术学院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黄桑营遗址在哪儿
![黄桑坪,藏在邵阳深山中的古村落,曾经两次成为国都,山水环绕十分美丽-第4张图片 黄桑坪,藏在邵阳深山中的古村落,曾经两次成为国都,山水环绕十分美丽-第4张图片](https://i01piccdn.sogoucdn.com/d9d52bdcf7a6d6ba?.png)
黄桑营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明代嘉请二十一年(1542)设江口堡(黄桑坪原名江口),筑城六十丈,高一丈五尺,厚一丈。
进入清代后,为了解决众多部队的给养,全县改行军屯制度,屯田2839亩。
顺治十八年(1661),为进一步适应军情需要,军屯改民屯,使驻军更加军事化。
雍正六年(1728)废堡升营,设游击、守备各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和外委把总各四员、巴战守兵542名,营辖全县八个哨堡,设东南西北四条烽火台线路加强军事联络,并在营房对河增设校场一处。
康熙三十六年(1697),屯田增至18297亩。
乾隆五年(1740),朝迁组织两粤、湖广、云南、贵州五省官兵15000人残酷镇压了以绥宁苗民粟贤宇(黄桑坪界溪地龙家溪人)为首的绥宁、城步、义宁农民起义之后,在绥宁又增设五个民堡,增设屯田1207亩。
直至民国五年(1916),黄桑营方才裁撤。
旧志载:绥宁县苗居十之六,民居十之四。
与绥宁比邻的城步、义宁(今广西龙胜)、通道、靖州等县通讯武冈县一部分(今洞口县纳溪瑶族乡)都是侗苗瑶族聚居地。
因此,县志称本县“为苗侗之要地”、“有明以来,负固不服,与通道、城步、武冈、粤西诗彝相勾援,为地方害”。
为了弹压各民族对官府的-,今黄桑坪苗族乡政府在地即绥宁驻军的指挥机关所在地,正如一位清代本藉人士诗咏:天生黄桑护边城,为镇苗瑶设甲兵。
今存文物如下:
城墙基础残段。
位于今乡政府南侧沿河处,零星总长约百余公尺,高3—5公尺不等;城内遗存若干用青石板铺设的街面。
烽火台。
遗址多处,保存较完整的仅有烟堂界,位于界溪村东面山腰,方柱体,边各1.5米,残高0.7米,青砖砌筑,中间用石铺底。
铁厂遗址多处。
系明清炼铁和打造军械处,今选介二处。
一为广空界,在兰家村溪水在岸山腰,尚存二堆矿渣,铁屑和炭渣则随处可见。
一为上大江,在老团村沿溪上溯的山冲里,除遗存大量炭渣外,还有锈蚀严重的铁块产品,附近有矿洞12个。
跑马坪(壕)。
二处:一在上堡村后山上,长约500米,宽约100米;一在中堡自然村对面山坡上,由山脚斜升至山腰,长约150米,宽约2米。
金銮殿遗址。
在上堡村,原建筑物已毁,唯存殿前旗杆石2个。
据传,明朝天顺四年(1460),农民起义军李添保在此称王,建元烈武,并把由此而依次向外的界溪、巴流、雪林、赤板等地分别封为省府州县治所。
朝廷派总兵李震率师镇压,义军数千人遇难,添保被俘,英勇牺牲。
清乾隆五年义军首领粟贤宇故居遗址。
在界溪村龙家溪,当年,杰贤宇在此发动起义。
朝迁命贵州总督张广泗为钦差大臣,坐镇竹林寨(今黄桑坪乡政府西南一里),指挥五省官兵和乡勇共35000人分五路进讨。
起义军失败,粟贤宇受伤被俘,惨死狱中,1900余人遇害。
清同治九年(1870)义军首领杨晟太墓。
在界溪村硬田冲。
当年,杨用白莲教发动农民起义,因0细告密,起义军尚在筹备中便被官军镇压,首领被斩首于县城寨市。
忠勇祠,在上保村,重建于清朝同治七年(1868),系绥靖堡(民堡,在今上堡村)祭奠因镇压起义军而丧命的亡灵所建,砖木结构,内存抱柱木匾和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