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交流
我们一起学习

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什么?它给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带来了什么?

九品中正制目录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什么?它给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带来了什么?九品中正制实行的时间?比较“九品中正制”与两汉察举制的本质区别。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魏...

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什么?它给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带来了什么?

九品中正制目录

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什么?它给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带来了什么?

九品中正制实行的时间?

比较“九品中正制”与两汉察举制的本质区别。

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源于曹魏时期的“九品官人法”,由曹丕采纳尚书令陈群的建议,于黄初元年(220年)制定。这一制度旨在通过设立中正官来评价和选拔人才,为政府提供优秀的人才资源。

    九品中正制的核心是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的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大、小中正产生后,由中央分发一种人才调查表,在该表中将人才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此表由各地大小中正以自己所知将各地知名人士无论是否出仕皆登记其上,表内详记年藉各项,分别品第,并加评语。小中正襄助大中正审核后将表呈交吏部,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

    总的来说,九品中正制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实际是两汉察举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

    如需获取更多关于九品中正制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进行学习。

九品中正制是什么?它给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带来了什么?

特殊历史时期往往有特殊的文化制度,而九品中正制恰巧就是这个历史时期特殊的文化制度@小柯谈历史 大家在看一些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如《九品芝麻官》时,是不是经常看到谁谁是几品官员,像什么三品,九品啊。

那么这些也是和九品中正制有一定联系的。

影视作品 《三国志陈群传》里是这么说的:文帝在东宫,深敬器焉,(中略)及即王位,封群昌武亭侯,徙为尚书。

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

那么什么叫九品中正制呢?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文帝曹丕创立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是两汉察举制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

九品中正制本质上也是一种荐举制,而荐举制则由来已久,论语有这么一段对话。

曹丕 冉雍为季氏宰臣,向孔子询问如何问政。

孔子曰:举荐贤才。

冉雍再问:焉知贤才而举之,孔子答曰:举尔所知,尔不知,人其舍诸? 九品中正制又叫九品官人法,是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

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内容可以从"九","品","中正"三个方面来看。

九品中正制示意图 九即按对象不同分为上上,上中,上下 ,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九个。

品则是按照该人的家世和品行从一品到九品定一个品级。

品第人物每隔三年定一次品级。

最上的为一品,但是一品在魏晋南北朝只是理论上有过,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有一个名头而已。

所以二品才是最好的,一品到三品为上品。

三品以下为卑品,但是实际上三品已经不受待见,二品才是名负其实的上品。

其中二品中卓越的官员称为"灼然二品","二品之精"等。

但没有机会升到一品。

史料上有记载:"凡厥衣冠莫非二品,自此以还,遂成卑庶" 中正是这个制度里面比较重要的一些部分,大部分人才由他们推荐选拔产生的。

中正分为大中正和小中正。

州设"都大中正"郡设"小中正"。

为保证制度的彻底实行,中正不归地方地方管辖。

这个方面来说也有点像我们现在的某某办事处。

严格意义来说大中正有对下面小中正汇报上来的信息有督查审核之责,但实际执行中,由于多方面的限制,督察审核之责往往是流于形式的。

所以一般情况下只要小中正往上推的人,大中正在没有特殊情况下都不会拒绝。

"一州阔远,略不相识,访不得知,会复转访本郡先达,此为访中正实决于郡人"。

"百郡立中正,九州置都士,州闾与郡县希疏,如马齿不相识面,何缘别义理"。

既然中正不归地方管辖,自然中正官员一般也是由朝廷直接任命。

但为了便于控制一般是由朝廷官员兼任,这样做的同时也方便了吏部联系和管理。

同时小中正则由大中正举荐产生出来,这样也可以避免受地方 *** 的影响。

大小中正的下属称为"访问",用来核查推举上来的人才。

中正一般需要调查清楚该人才的家世,状(日常行为表现),以及品,然后上报吏部备案才算完成一整套选官流程。

九品中正制的出现可以说是很及时的,因为汉末诸侯割据,没办法采用当时的标准来选用官员,所以就导致很多士人们的不满。

这个制度的出来很大程度的稳定了民心,但随着时代的推移弊端也慢慢开始产生。

那九品中正制给魏晋南北朝带来了什么影响? 九品中正制最大的积极影响就是构建了魏晋南北朝的门阀政治。

因为其创立的原因就是因为察举制很难在全面推行,当时的环境是一片混乱的。

但人才的选拔却出现了困难,使得混乱的时代人才选拔有一点的标准。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解决了各世族大家的矛盾,使它们一心一意为君王服务。

所谓门阀政治就是一种讲究门第阀阅的贵族政治。

门阀政治 但随着后来的慢慢发展,特别是中后期时,它的弊端也开始慢慢显现,开始慢慢腐朽起来。

具体体现在在只要是士族高门的子弟,只要有显贵的家世,就算是没有任何才能,都可以稳稳的当上高官,甚至就算是傻子都能当上高官。

出身雨手颖川贵族的人庾冰曾洋洋得意地说:因恃家宠,冠冕当世。

从此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九品中正制已经变了样,这对当时社会的发展埋下的严重的隐患和弊端。

一方面,这些官品高的名门世族仅凭自己的出身不必需要才能就能官至二品,所以就不思进取,整日沉浸在清闲,放荡的生活中,与世隔绝,两耳不闻窗外事。

而另一方面由于荣华富贵唾手可得,它们不会为皇帝卖命,不管这么样,他们的地位是与皇帝无关的。

而同时那些拥有才能的人和想为皇帝卖命的人,因为家庭不好,当不了官或者处在底层。

这对国家来说是很危险的,如果一些国家的主干力量是这些人,那么注定长久不了。

后来的人描述这类人说: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

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

后来隋朝建立,九品中正制带来的门阀政治被逐渐削弱,直到最后被科举制代替。

所以说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和选官制度成也九品中正制,败也九品中正制。

但是九品中正制对于中国古代整个选举制度还是有帮助的,起到了一些承上启下的作用,也给后世的选官制度提供不少参考,还是颇具历史文化价值的。

科举制示意图 结尾语:魏晋南北朝作为中国一个大动乱的时代,留下了很多历史瑰宝。

九品中正制就是其中一个,虽然他后来产生了很多腐朽,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其对后来社会的发展也起到的很大的作用。

这也告诉我们了一个道理,评判一个人或一件事,虽然之后可能有不正确和消极的地方,但是至少他曾经正确和积极过,而且也给未来带去了正确且积极的影响。

那么他就是有价值的,过错并不能抹灭它的正确,我们还是需要理性一点的去看待 文|小柯谈历史 图|网络

九品中正制实行的时间?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是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陈群的意见.曹丕篡汉前夕即延康元年 (220年)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这一制度创始于曹魏,发展成熟于两晋,衰落于南北朝时期.

比较“九品中正制”与两汉察举制的本质区别。

【答案】: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的选士制度,是对两汉察举制的发展。

二者存在以下方面的本质差别:

(1) 出现的社会背景不同

察举制是在西汉国家统一的前提下,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荐举人才的制度。

九品中正制是东汉末天下大乱,曹魏政权为更好地统治和平衡所辖区的各种力量而逐步形成的选官制度。

(2) 荐举方式不同

察举制是在举荐的基础上加强考试,而九品中正制是由专任的中正官品第人物。

但九品中正制是察举制的发展,负责选士的官职,不再像察举制由地方长官兼任,而是由中正专任,这有利于选士工作正常、有效地进行,而且品评人物的导向由民问舆论转入官方定夺,朝廷对选士工作的控制力度进一步加强。

(3) 选才标准不同

察举制科目繁多,没有统一的具体标准,因此主观随意性很强,所举荐人才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管官员的素质,因此,察举名不剐实的情况时有发生。

采用九品中正制,选才的标准是士人的行状和家世,使选士制度向“综核名实”前进了一大步。

中正品第士人,不仅看门第,而且重视品德才能,尤其是曹魏初期,重状轻品,有利于激励士子积极进取,而且也确曾选拔了不少优秀之士。

因此,九品中正制为纠正察举名实不符的弊端,进行了一次可贵的探索。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云朵百科 » 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什么?它给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带来了什么?


关注公众号『云朵百科』

获取最新生活交流资源!
带你玩转学习海洋...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