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资料目录
丰子恺资料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主要原因是丰将“F”连起来写很像英文字母“T”),浙江崇德人,中国现代书画家、文学家、散文家、翻译家,被誉为“现代中国最艺术的艺术家”、“中国现代漫画鼻祖”。
丰子恺出生在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他在音乐、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涉猎和独到的见解。他的文学作品以清新自然、富有情趣见长,多描绘日常生活中小事和人物,笔触细腻、生动有趣。他的漫画作品则以简洁的线条、幽默的构图和深刻的内涵著称,反映了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和人生百态。
除了艺术创作,丰子恺还是一位杰出的艺术教育家和翻译家。他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他还是中国第一个将欧洲“散文”概念译介到中国的人,对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总之,丰子恺是中国现代文化艺术史上杰出的一位艺术家、文学家、教育家和翻译家,他的作品和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收到你的喜欢啦收到你的喜欢啦
丰子恺作者简介 丰子恺的资料

1、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堂号缘缘堂,笔名“TK”(FONG TSE KA ),法号婴行,生于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石门湾),中国现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散文家、翻译家,被誉为“现代中国最艺术的艺术家”、“中国现代漫画鼻祖”。
2、丰子恺绘画师从李叔同、国文求教夏丏尊。
民国六年(1917年)与同学组织桐荫画会,并加入研究金石篆刻的东石社。
民国八年(1919年)与画会同仁举办第一次作品展,民国十年(1921年)东渡日本,入东京川端洋画学校学习油画。
民国十一年(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丰子恺历任上海市人民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等职。
1975年9月15日,丰子恺在上海华山医院急诊观察室逝世,享年77岁。
3、丰子恺在漫画、书法、翻译等各方面均有突出成就,先后出版的书法和画集、散文著作、美术理论和音乐理论著作等共达160部以上。
他的画作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被录入民国时期的小学课本,他的散文被台湾国文教科书收录。
其中漫画以“曲高和众”的艺术主张和“小中能见大,弦外有余音”的艺术特色备受世人青睐。
丰子恺的简介及所有作品

丰子恺先生简介。
人
丰子恺简介

(Zikai·Feng,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生,散文家、画家、文学家、美术家与音乐教育家,原名润,又名仁、仍,小名慈玉,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又被称为“圆通大师”、“ 有德行的人”。
师从(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及散文而著名。
1898年11月9日(清24年9月26日)丰子恺在浙江省石门县石门湾(今桐乡市)出生。
1919年,丰子恺自浙江毕业,出国深造学习美术是他的理想。
于是他卖祖产,并向姐夫借了四百元钱,并到东京展开他的留学生涯。
他在东京做短期进修。
4个月后,他拉完了三册提琴练习本和几个轻歌剧曲子。
美术方面,丰子恺专攻炭笔画。
1925年,开始连续刊载丰子恺的画作,郑振铎给这些画定了“子恺漫画”的标题。
1930年,母亲去世后,丰子恺住到了嘉兴。
1932年秋天,丰子恺用版税和开明书店的分红,得以在家乡石门湾建造真正的缘缘堂。
后往返于石门湾和杭州之间。
1937年爆发,从江西一路逃到桂林,后居重庆,至1946年9月15日才返回上海,辗转多地,先暂居招贤寺。
1947年3月11日迁入杭州静江路(今北山路)85号小平房,称“湖畔小屋”。
1948年9月27日访问台湾,11月23日在厦门住四个月,画。
1949年4月底回到上海,同年在香港举办画展。
1954年,首屈一指的上海市中国日语学院成立,他担任首任院长和唯一一位教师。
1960年,上海市中国画院成立,他担任首任院长。
1961年到1965年,他翻译日本古典名著长篇小说(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幼女丰一吟协助。
1966年爆发,他蒙受屈辱;背着莫须有的罪名,遭批斗、迫害,摧折他的身心。
1975年8月,病发(9月诊断为右叶尖肺癌);并得知胞姐逝世噩耗令病情恶化,同年9月15日12时8分在上海华山医院急诊观察室逝世,享年76岁。
直到1978年6月5日才平反,书面通知送交长子丰华瞻。
扩展资料:
丰子恺家里开染坊之故,丰子恺从小就对线条和色彩敏感,里的黑白人物,都被他涂成了彩色。
丰子恺的艺术才华,尽情显露。
丰子恺以第三名的好成绩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求学师范名校,得力名师指导,正因为导师李叔同的鼓励:“你是我见过画的最好、进步最快的学生”。
丰子恺从此走向专业绘画之路。
“打定主意,专心学画,把一生奉献给艺术,永不变志”。
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校毕业后,丰子恺创办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艺术学校——上海专科师范学校,组建了“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艺术教育社团之——中华美育会。
丰子恺在读师范时期,有两位恩师。
一位是艺术家李叔同,一位是教育家夏丏尊。
在预科班二年级时,上李叔同教授画石膏像课,丰子恺沉迷其中,画艺进步很快。
在李叔同的指点与鼓励下,丰子恺一方面努力写生,一方面观摩西洋名画,并学习绘画理论。
也向李叔同学习音乐,苦练钢琴。
夏丏尊当时在浙江第一师范本任舍监一职,后改任为国文老师。
夏丏尊以教授新文艺写作闻名,对学生教导甚严,写作文时要求“不准讲空话,要老实写”。
青年丰子恺的抱负,不仅仅只做一个教员,他想继续深造。
1921年春,23岁的丰子恺,在家境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向亲朋好友借了2000元经费,赴日本留学。
在日本期间,丰子恺的日语是向两位曾留日的老师──李叔同、夏丏尊学习的。
他在东京做短期进修。
4个月后,他拉完了三册提琴练习本和几个轻歌剧曲子。
美术方面,丰子恺专攻炭笔画。
学油画出身的丰子恺,面对国外大师们的作品,意识到自己的差距,产生了深深的挫败感。
他开始怀疑:在油画这条路上,到底能够走多远。
苦闷的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遭遇到了一位日本画家。
但某日,他在旧书摊上看到《梦二画集·春之卷》。
竹久梦二是日本一位自学成功的画家,专攻简笔漫画,在当时可谓自成一家。
竹久梦二的画构图技巧来自西方,但画趣却是东洋味。
丰子恺认为,这些画作简直就是“无声的诗”。
从竹久梦二的作品中,丰子恺找到了日后美术的途径。
回国后在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执教的丰子恺,仿效日本画家竹久梦二,结合文人情趣、佛家理念,描绘出世相百态,也将古诗句意,化成画境。
被人忽视的日常生活,在他笔下意趣盎然。
发表的第一幅画作《,让读者眼睛一亮。
丰子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六十余年的绘画生涯。
前后出版了《护生画集》共六册,多年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参考资料来源: